close

  廣場舞是否擾民的爭論日囂塵上之時,一些充滿懷舊味道的歌舞廳卻在經濟發展中成為被遺忘在城市的角落。有人認為,屬於歌舞廳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但在海珠區南華東路,華貴舞廳卻在虧本中堅持營業,只因一份街坊情。
  至今來跳舞仍要買票蓋章
  穿過南華東路,拐入紡織社區的小巷中,循著動聽的舞曲而行,就能找到曾名噪一時的華貴舞廳。無論是裝潢還是佈局,都透著上世紀90年代的味道。舞廳入口一側的售票處,牆上掛著價目表,買了票,到門口蓋個章才能入門跳舞。
  來舞廳跳舞的老友記說,來到這裡就像重返舊時光。不一樣的只是,票價從最初期的3塊錢一場變成現在的8塊錢一場。但老闆波仔話,“唉,就算再漲多5塊錢,舞廳還是虧本經營。”
  華貴舞廳始建於1990年年底,老闆波仔當年只有20多歲,初出茅廬的他不顧家人的反對,籌借了近百萬元將原街道文化站的一樓改建成了現代化的歌舞廳。波仔自稱並不會跳舞,只是熱愛音樂,尤其喜歡改編電子音樂。加之,他認為交誼舞是很有講究的舞蹈,高雅漂亮。因此舞蹈與音樂結合,開家舞廳成了他的理想。
  從音響到燈光,都由電子專業出身的波仔一手一腳安裝好,而舞廳最重要的舞池也鋪上了最頂級的柚木地板。一開張,就吸引了眾多交誼舞愛好者到此大展身手。
  最鼎盛時有300人同場起舞
  “那個時代的娛樂,除了看電影就是跳舞,只要稍微讀過書的人都會跳交誼舞,恰恰、牛仔、華爾茲、快三慢三,好多高手的”,今年50歲出頭的伍阿姨,這一天身穿一襲藍色長裙,與舞伴一起前來。伍阿姨說跳舞既是娛樂也是運動,一天不跳,日子就像缺了點什麼。
  據波仔介紹,華貴舞廳在營業初時就是市內數一數二的大型舞廳,占地1000平方米,舞池也有500多平方米,最多能同時容納300人在此起舞。“這裡還曾經舉辦過市級的交際舞比賽,”波仔回憶起舞廳最鼎盛的時期(1995年-1997年),騎摩托來這裡跳舞的街坊,能把小巷子都堵住了,還要排隊進門跳舞,實行人數限制。當時,市內除了市工人文化宮開辦舞廳外,也有不少私人經營的舞廳。
  月虧萬元街坊還能舞多久
  經營的轉折點,波仔認為是從2007年廣州禁摩開始。因舞廳深藏在巷子里,交通不方便,來的人越來越少。“當時喜歡到舞廳來跳舞的,多是三四十歲以上的,還有些六七十歲的。現在,那群人中的很多要不就去了(去世)要不就回家帶孫子了”,波仔說,舞廳正面臨顧客青黃不接的境況。
  正是街坊的支持,令華貴在眾多同行關張的今日仍能堅持營業。波仔坦言,現在全靠他做其他生意賺回來的錢“養著”華貴,“跟這裡的街坊都熟了,員工也在這裡做了20多年,捨不得關掉啊。”
  據瞭解,目前廣州的舊式歌舞廳只剩下為數不多的十餘家。像華貴舞廳這種較大型的私人經營的舞廳寥寥無幾。8塊錢能跳2個半小時的舞,堪稱最廉價的娛樂場所了。人工、租金、水電都在不斷上升,跳舞的人數卻在不斷下降。現在每個月平均要虧本1萬元左右。而目前,波仔最擔心的是,出租場地的街道辦有意提升租金,這無疑為華貴的經營雪上加霜。
  是誰,如今還來老式舞廳?
  現在舞廳每日分5個場次,最旺的要數下午場,但也不過百來人。南都記者在現場見到,在舞廳的幻彩燈下翩然起舞的多是50歲以上的叔叔阿姨,他們多數是華貴舞廳的老顧客。“五妹,今天這麼早就來跳啊,”親切的問候在舞廳內處處可聞,相識多年的舞客們,已當舞廳是另一頭家。
  “現在即使有新人加入跳舞行列,都會選擇去廣場、公園跳,好少會專門找舞廳跳舞”,波仔介紹道,來舞廳跳舞是一件很正式的事情。不但舞步講究,裝扮也講究。來這裡的街坊都如伍阿姨一般,會穿上最靚麗的裙子,帶上一雙高跟舞鞋。相對的,廣場舞要隨意得多。
  “來慣舞廳的人是不會去跳廣場舞的,音樂和環境都差太遠了”,伍阿姨偶爾也會去市二宮的舞廳跳舞,但還是最愛到華貴,因為這裡的舞曲編排、音響效果都是最好的。
  採寫:南都記者 葉孜文 攝影:南都記者 馮宙鋒  (原標題:小巷深處的“華貴”舞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nlohdlu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